火災發生怎麼辦?簡談火災「預防」與「逃生」觀念
(圖片來源:Pixabay)
2017 年 11 月參加一場由台北市消防局舉辦的消防宣導,原本以為宣導內容可能會和從小聽的內容大同小異,例如注意用火安全、滅火器如何使用等,但沒想到消防隊員講得非常生動有趣,而且還讓我有大破大立之感——破除自己錯誤的消防觀念、確立正確的逃生觀念。
為了和更多人分享正確的消防觀念,所以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文章內容要點主要來自當天聽的消防宣導,與自己於相關消防網站上查到的資料,並依 (1) 火災預防須知、(2) 火災逃生須知、(3) 常見的火災逃生錯誤觀念、(4) CPR 與 AED 簡介四部分來說明,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火災預防須知
- 設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
-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簡稱「住警器」)偵測到火災煙霧或高溫時,即會自動發出警報聲響提醒避難。因人在入夜熟睡時,聽力最為敏銳,故若夜間發生火災,住警器可有效提醒,爭取寶貴的逃生時間。
- 住警器依偵測方式不同可分為偵煙型與感熱型,臥室與樓梯間可安裝偵煙型,廚房則可安裝感熱型。
- 美國家庭設置住警器比例高達 96%,日本家庭設置比例也達 81%,反觀台灣設置比例截至目前僅約 24%。常見的住警器價格約數百元至兩千多元不等,電池約可使用十年,故其實是不貴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投資,建議大家可以考慮自行購買和設置,或是留意縣市政府是否有設置補助。 - 注意用電安全
據台北市消防局統計近 5 年火災成因,前三大主因分別為電器火災、人為縱火與遺留菸蒂起火。故平時可多留心用電安全,例如定期檢查室內配線、家電電源線、延長線、神明燈電線與插頭是否均正常,若發現有插頭焦黑、電線外皮脫落等情形,應立即停止使用並更換。 - 注意逃生避難圖
到公共場所時可以多注意逃生避難圖,另外平時也可思考住家發生火災時該如何逃生。 - 規劃、淨空逃生路線
住宅等建築物應注意安全門與逃生路線勿堆放雜物,另若住宅有安設鐵窗,也應注意是否留有逃生出口。
二、火災逃生須知
- 示警
火災發生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示警,也就是警示他人,例如口頭喊「失火了快跑」,而若建物有室內消防栓,則可按壓其上的火災報知機(或稱火災發信機),火災報知機即會連線至建物中控台,讓建物各樓層同時發出警報聲響,提醒避難。 - 逃生
示警後應立即逃生,並視起火點與自身距離而有不同逃生方式,簡述如下:
- 若起火點和自己在同一個房間,則應立即逃離現場,並關上房門。關門可有效減緩火勢蔓延,爭取逃生時間與降低災損(註:同此原則,故安全門應保持常閉,可阻擋火災發生時火勢與濃煙竄入,提供人可從安全梯儘速逃離火場)。
- 若起火點在同樓層其他房間或其他樓層,則應先以手背觸碰門把以確認溫度,若門把溫度高則代表火勢已蔓延至門外,不可貿然開門,應找尋衣服或毛巾塞門縫,避免濃煙竄入,並打 119 求救,於室內等待救援;若門把溫度不高,則可以臉部背對門的方式用手開一小縫,確認是否有濃煙,若有濃煙則迅速關上房門,並做之前提到的處置,若無濃煙,則盡速「向下」逃生(註:因濃煙上升速度每秒約 3~5 公尺,上升速度比人跑上樓速度快,故若安全門樓梯間或逃生路線無濃煙,則應向下逃生)。
- 逃生時若遇濃煙,則應採低姿勢、手摸牆壁爬行逃生,以避免吸到高熱的濃煙,但若無明顯煙層或高溫狀況下,則可不必採取低姿勢逃生。 - 通報 119
通報時建議清楚說明以下幾點,以利消防隊判斷如何救援。
- 發生什麼事情,需要消防車或救護車。
- 明確地址與方位,例如哪一條路的哪一側。
- 建築物類型,例如是商辦大樓、電梯住宅、學校等。
- 樓高共幾樓,火災發生在幾樓。
- 自己目前在哪裡。因濃煙會影響視線,故向消防隊員說明目前位置會有利消防隊員救援時快速搜尋。 - 滅火器使用
- 消防隊員在消防宣導時提到原則上建議民眾以逃生優先,而不建議選擇滅火,主因是火場瞬息萬變,若選擇滅火但又無法撲滅,反而浪費寶貴的逃生時間。
- 目前常見的乾粉滅火器填充物為磷酸二氫銨,可適用於 A 類(木材紙張等)、B 類(油類)、C 類(電器)火災,約只能釋放出 10~15 秒乾粉。
- 滅火器使用口訣已更新為「拉、瞄、壓、掃」,拉為拉開滅火器插銷、瞄為手持滅火器軟管瞄準火源根部、壓為壓下滅火器手把、掃為左右掃射火源。
- 需定期檢視滅火器鋼瓶氣壓是否充足,乾粉也需定期更換以避免受潮結塊而無法順利噴出。 - 身體著火的滅火方式
若身體不慎著火,則可採取「停、躺、滾」的方式處置,「停」是馬上停住動作,不要亂跑;「躺」是躺在安全空地;「滾」是左右滾動,若雙手未著火,則可用雙手摀住臉部滾動,避免臉部著火,若雙手著火則將手掌貼緊褲縫滾動。
三、常見的火災逃生錯誤觀念
- 拿溼毛巾摀住口鼻(X)
溼毛巾可阻擋高溫碳粒子,但其實乾毛巾也有同樣功能,且只要能呼吸,無論有無用毛巾摀住口鼻皆會吸入火場中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故在逃生時間寶貴的情況下,不必浪費時間去尋找毛巾並沾水,只要用身上衣物盡量摀住口鼻即可。 - 拿塑膠袋套頭(X)
因火場溫度高,且塑膠袋不耐熱,故若用塑膠袋套頭,塑膠袋很容易融化並像保鮮膜般緊貼皮膚,反而影響呼吸,故火場逃生不建議拿塑膠袋套頭。 - 躲在浴室或廁所(X)
浴室或廁所門多為塑膠或木製,不耐高溫,若遇火場高溫容易融化,導致濃煙竄入。另浴室或廁所不一定有對外窗,即使有也多為小窗,不易逃生,故火場逃生不建議躲在浴室或廁所。
小結一下,建議住宅安裝「住警器」,火災發生時首先「示警」,接著視情形「向下逃生」或「關門」等待救援,並「通報 119 」,另建議不要花時間拿溼毛巾和塑膠袋,以及避免躲在廁所或浴室。此外最重要的還是預防火災發生,平時多注意「用電安全」與「用火安全 」。
四、CPR 與 AED 簡介
- 名詞介紹
CPR 是「心肺復甦術」的英文縮寫(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而 AED 則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的英文縮寫(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兩者合併使用來搶救心跳停止且無正常呼吸的患者。 - 適用情境
當發現有人昏迷無意識、心跳停止,且失去正常呼吸時可使用 CPR。因若心跳停止,血液將無法輸送氧氣至腦部,而若腦部缺氧 4~6 分鐘即可能腦死,故應把握 4~6 分鐘黃金搶救時間進行 CPR。 - 民眾急救免除民刑法責任
過去一般人對於急救陌生人存有疑慮,會擔心急救失敗可能會有相關刑責。針對此點,台灣已於民國 102 年 1 月 16 日修訂《緊急醫療救護法》,增訂第 14-2 條(俗稱「好撒馬利亞人法」),明訂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適用民法、刑法免責之規定,而救護人員於非執勤期間也適用本條規定。 - 確認急救環境安全
施行 CPR 前應確保施救者與患者皆處於安全環境,例如若身處濃煙密佈的火場,或是高壓電附近,則不應貿然施救。 - CPR 與 AED 使用口訣「叫叫壓電」
- 叫:第一個叫是叫患者,施救者輕拍患者肩膀,並叫「先生/小姐,你還好嗎?」確認患者有無意識。
- 叫:第二個叫是對外呼救,若只有一人在現場,則大聲呼叫「救命」,以讓其他人注意和支援,並且撥打 119;若現場有其他人,則可請他人代為撥打 119 並且拿附近最近的 AED。請他人協助時,可以明確指出要請誰幫忙,例如可說「請穿白色洋裝的小姐幫忙打 119,請穿藍色襯衫的先生拿 AED 」。確認患者無意識和對外呼救後,施救者開始確認患者有無呼吸、胸腔有無起伏,若皆無,可判定患者心跳與呼吸停止,進入下一流程。
- 壓:即胸外按壓。(1) 施救者兩膝打開與肩同寬跪在患者側邊。(2) 施救者雙手交疊(右手或左手在上皆可),以下面那隻手的掌根壓在患者兩乳頭連線中點,下面那隻手的手指翹起。(3) 施救者手臂打直,以每分鐘 100~120 下的頻率按壓,按壓深度約 5~6 公分。(4) 持續按壓直到患者恢復呼吸、或救護人員到達,或準備進行 AED 電擊才停止。
- 電:施救者取得 AED 後,依照以下流程操作。(1) 打開 AED 開關。(2)依照AED語音指示,在患者裸露胸口貼上電擊貼片。施救者可用 AED 盒內附的剪刀剪開患者衣物,並且移除患者身上的金屬飾品,另貼片需避開患者體內的心律調節器(可注意患者胸腔是否有方形或圓形腫塊)。(3) AED 語音說明分析患者心律,此時勿碰觸患者身體。(4) AED 語音說明建議電擊,此時施救者應指示所有人不接觸患者,確認後再按下 AED 的電擊鍵。(5) 電擊後不需撕下貼片,施救者接續進行胸外按壓,之後 AED 每 2 分鐘會自動分析心律並評估是否需電擊或繼續胸外按壓。持續此流程直到救護人員抵達。 - CPR 與 AED 教學影片(影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消防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