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台灣十大死因淺析,開始關心自己與親友健康



衛生福利部於 2017 年 6 月公布 台灣 2016 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報告,內容詳細且皆有提供數據,值得我們好好了解與分析。以下是我看過報告後的摘要,提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照顧自己與親友的健康。


註:本文報告圖片皆擷取自衛生福利部《民國 105 年死因統計年報電子書》,但修掉圖號與表號,以利閱讀。點擊圖片可放大圖片。

0. 為什麼需要關心十大死因

十大死因是一個起點,聽過十大死因項目後,可能會開始進一步關心家族是否為高風險族群,以及認識相關的致病因子。此外透過漸進式了解的過程,有助於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讓自己與家人維持健康。

1. 2016 年台灣前 30 死因

惡性腫瘤(癌症)續居死亡原因之首,第 2 名為心臟疾病,第 3 名為肺炎,第4至10名依序為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排第 12 名,衰老 / 老邁(無其他明顯病因之自然死亡)排第 15 名。



2. 兩性十大死因死亡率

兩性十大死因排序略有差異,其中差異較明顯之死因為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與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男性在這 3 種死因之死亡率皆為女性之 2.6 倍以上。



3. 台灣十大死因簡介

(1) 惡性腫瘤

俗稱癌症,台灣十大癌症死因死亡率如下,2016 年與 2006 年比較,前 4 名無變動,皆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乳癌。2016 年中,口腔癌、攝護腺癌、胰臟癌排序較 2006 年上升,胃癌排序下降、子宮頸癌下降至 10 名外,取而代之的是卵巢癌。



兩性十大癌症死因死亡率如下,差異較大的是佔男性第 4 位的口腔癌與第 5 位的食道癌,而佔女性第 4 位的則是乳癌。


(2) 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心臟疾病主要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與冠狀動脈心臟病,前兩類較少發生,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是由於胚胎發育異常所引起,風濕性心臟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較常見之心臟疾病則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主要是由於供給心臟的冠狀動脈血液受阻,造成心肌壞死。

(3) 肺炎

常見之肺炎為細菌引起的細菌性肺炎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包含咳嗽、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但嚴重時則可能會引起敗血症或呼吸衰竭等致命症狀。

(4) 腦血管疾病

俗稱腦中風,主因是腦部血管的血流受阻,導致腦部因缺氧而受損,進而影響腦部控制肢體行動或語言。

(5) 糖尿病

為一種慢性代謝疾病,疾病主因是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異常而使人體內血糖濃度過高。


(6)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指的是非蓄意性傷害事件,2016 年事故傷害佔比最高的主要原因依序為運輸事故、跌倒、意外中毒、意外溺水及火災,歷年死因結構如下圖。


(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可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與鼻竇,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與肺臟,而常見之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

(8) 高血壓性疾病

血壓偏高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腦中風、心臟病與腎臟疾病等。


(9)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腎臟是代謝人體內廢物的器官,腎炎為細菌引起的腎臟疾病,其他慢性腎臟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濫用藥物等。當腎臟受損時,將無法有效代謝人體廢物,而導致出現蛋白尿、血尿症狀,嚴重者則可能演變為尿毒症。

(10)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台灣常見之慢性肝病為 B 型肝炎與 C 型肝炎,慢性肝病有可能引起肝硬化,肝硬化則可能引發肝癌。


4. 不同年齡層之死因結構

不同年齡層,死因結構有所差異,在 1 至 24 歲之年齡層,事故傷害為首要死因,25 歲以後之年齡層首要死因才是惡性腫瘤。











小結

本文摘要衛生福利部公布的 2016 年十大死因、十大死因簡介,與列出不同年齡層的主要死因,未來我會開始寫作十大死因中每一項疾病的致病因子與預防之道,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能了解與避開這些影響健康的十大殺手。


參考資源

1.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5年度死因統計」網頁
2. 衛生福利部《民國 105 年死因統計年報電子書》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網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rmin GPS 手錶新手教學:匯入魯地圖與 GPX 來輔助健行導航

手動修改相片EXIF資訊的好幫手:ExifTool簡易教學

Amazon Kindle 繁體中文電子書,找書、買書、看書的圖文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