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健康存摺」簡介:個人數位就醫資料,幫助你掌握健康

(圖片來源:Pixabay

最近在路上和辦公室越來越常看到戴著健康手環(例如小米手環)的人,這些手環通常具備記錄步數、心律與睡眠情形等功能。類似的,蘋果公司(Apple)在 2018 年 1 月公布的 iOS 11.3 中說明美國使用者可由12 家合作的醫療機構中同步病歷資料到 iPhone Health app,此舉透露出蘋果公司想將 iPhone 定位為個人健康中心,蒐集與顯示所有個人健康數據。


(圖片來源:蘋果公司官網


(圖片來源:蘋果公司官網

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無病時代》中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作者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設法取得所有就醫病歷並製作成存放於雲端的數位化病歷,並於未來就醫時提供給醫師參考,以讓醫師做出最適合你的診斷與用藥。受此觀點啟發,我想到台灣擁有完整的健保資料,應該也會有數位病歷資料庫才對,經過網路搜尋後,果然找到一個概念很相近的平台,稱為「健康存摺」(My Health Bank)。

(影片來源:健保署 Youtube 官方頻道


「健康存摺」是健保署 2014 年推出的個人健康資料查詢平台,只要透過個人健保卡即可查詢近 3 年於健保特約醫院的就醫紀錄,其目的是提供民眾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並且可於日後就醫時提供給醫生,以降低醫病間資訊落差。

「健康存摺」平台主要有以下 4 種功能:(1) 就醫資料查詢(含門診、用藥、檢驗報告等)、(2)肝癌與末期腎病風險評估、(3)個人生理量測紀錄、(4)健保投保紀錄查詢,並提供資料打包下載功能(格式包括 HTML、XML、JSON)。功能分述如下:

健康存摺功能

(1) 就醫資料查詢

可查詢中西醫、牙醫之門診、用藥、檢驗、手術、住院資料。牙醫門診資料會附上曾治療過的牙齒位置,我認為是一項很實用的資料,因為這樣在刷牙時就可以知道該注意刷哪幾顆牙齒。另一項很實用的資料則是「影像或病理檢查資料」,因為醫生看診時為講求效率,不一定會詳細說明病理檢查結果,但透過醫生於「影像或病理檢查資料」的英文註記則可得知醫生檢查哪些器官或部位,檢查結果又是為何,讓我們更能了解該次檢查的結果。

西醫門診資料(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就醫資料)


牙醫門診資料(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就醫資料)


血糖、血脂檢驗資料(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就醫資料)


影像或病理檢查資料(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就醫資料)

(2) 肝癌與末期腎病風險預測

透過簡易輸入肝與腎臟檢查數值,就可利用平台的預測模型計算出得到肝癌與末期腎病的風險。平台上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型是由現任副總統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的陳建仁,與中研院副研究員楊懷壹博士,歷時約 13 年(1991 年至 2004 年),於台灣 7 個鄉鎮追蹤 3,600 名慢性 B 型肝炎患者後所研究得出。末期腎病風險評估模型則是引用 2012 年 KDIGO 慢性腎病評估臨床指引,並經台灣腎臟病醫學會評估後適用。



肝癌風險預測畫面(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數據)



肝癌風險預測畫面(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數據)

(3) 個人生理量測紀錄

「健康存摺」平台提供個人上傳生理量測數據,包括 BMI、血壓、血糖等,並可產出歷史數據走勢圖供持續追蹤。

個人生理量測紀錄畫面(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數據)

(4) 健保投保紀錄查詢

可查詢個人目前健保投保情形與保費金額( 也許這個功能是為了核對公司每月是否有多扣保費 )。

健保投保資料(圖片來源:健康存摺官網,非真實數據)

了解「健康存摺」的主要功能後,你應該會好奇這些就醫資料從何而來,以及可以查到多新的資料。其實「健康存摺」平台上的資料是由各健保特約醫院申報健保補助時所上傳的資料,資料可更新至平台登入日前 2 日,也由於這些資料是申報上傳資料,上傳時可能會發生錯誤,故「健康存摺」的就醫紀錄無法當成正式病歷與診斷證明。

雖然「健康存摺」資料無法當成正式病歷與診斷證明,但我仍然認為它是一個很實用的公共服務,且很具發展潛力。我對「健康存摺」的未來應用想像如下:

「健康存摺」的未來應用想像

(1) 多資料來源整合應用

「健康存摺」的資料雖然實用但畢竟僅限個人就醫資料,若未來能整合個人穿戴式裝置記錄的健康資料,甚至是健身房的運動資料(例如踩飛輪 1 小時,挺舉 50 公斤等),將能建構出更完整的個人健康輪廓(personal health profile),讓我們更能掌握身體這台機器的運轉情形。另外個人健康輪廓資料再搭配健保開放資料政府開放資料,將有助於我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健康決策。

(2) 化被動紀錄為主動示警

目前「健康存摺」主要是被動記錄就醫資料,若未來整合其他資料來源建構出個人健康輪廓,並結合健保資料庫與 AI 預測技術,將有機會做到主動示警功能。例如若發現某人運動量不足,飲食又偏高油高熱量,則系統會主動提醒有肥胖和高血脂的風險,並且會主動推播健康飲食的資訊。另外若某人有高血壓病史,則當某項高血壓新藥核准上市後,系統也會主動推播此訊息給他,幫助他即時掌握最新的醫療動態,並供他與醫師討論是否須改用新藥。

(3) 健康數位資產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最廣為人知的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我在想健康是否也能量化為一種數位資產,並存放於「健康存摺」內呢?例如健保署可發行數位數位貨幣(health coin),只要我們每天走路 1 萬步或是每天吃 3 種顏色的蔬果就能賺取 1 元健康幣,而一定金額的健康幣則可用來兌換運動器材或是換取一次免費健康檢查。若政府未來能在公共健康議題上加入更多獎勵與遊戲化因子,相信一定會讓更多人願意注意健康。
以上就是我對「健康存摺」的介紹,我真心認為這是一項很棒的公共服務。你看過介紹後是否也想趕快開始使用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申請,揭開「健康存摺」這個潘朵拉盒子,並尋找屬於自己的健康大祕寶吧!

「健康存摺」申請網址 https://myhealthbank.nhi.gov.tw/

【參考資料】

  1. 健康存摺官網
  2.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健康存摺簡介資料
  3. Cryptoslate 網站列出的數位健康貨幣
  4. 健康存摺加值應用APP創意競賽。 2016 年第一屆2017 年第二屆
  5. 2018 年健康存摺黑客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rmin GPS 手錶新手教學:匯入魯地圖與 GPX 來輔助健行導航

手動修改相片EXIF資訊的好幫手:ExifTool簡易教學

Amazon Kindle 繁體中文電子書,找書、買書、看書的圖文心得分享